时间:2018-12-07 16:59 点击量:
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,我国天然气管道行业拥有了多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提高了我国管道科技水平。
凭借西气东输工程这个平台,国内企业积极参与管材、制管、管件和施工机具的开发与研制,卷板、宽厚板、管件和涂料等纷纷批量生产,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。据统计,在西气东输干线建设中,国产钢管重量和长度比例超过50%,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超60%,热收缩套国产比例达90%以上;冀宁管道国产钢管比例超过80%,热煨弯管国产比例达100%;淮武管道和兰银管道所用钢板、钢管、热煨弯管等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。
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时间长、地域跨度大、工程施工难度高,建设者们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通过自主创新、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,攻克多个关键难题,推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顺利开展。
西气东输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自主研发了X70管线钢焊接工艺及配套施工技术。在工程建设中,110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堪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的PAW2000全位置自动焊机在施工中大显身手,焊接管道1000公里,一次合格率超过98%。配套研制的管端坡口整形机、气动内对口器和管道内环缝自动焊机等施工装备,也实现了国产化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鹤林说,正是由于广大科研人员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,突破了国产螺旋缝埋弧焊管不能用于重要高压输气管线的禁区。随后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80钢管,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进行了大规模应用。
被称为“卡脖子”工程的河流穿越,是横挡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难关。在建设中,长距离顶管穿越3580米的郑州黄河段,实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沉井在复杂地质条件的下沉,水下大面积砼封底一次成功,并创造了一次性注入1900立方米水泥浆的国内最高纪录。
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管道工业竞争力
“中国石油形成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提高了我国管道工业科技竞争力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邱中建表示。
诚如专家所言,高水平的工程建设要结合工程实际,走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并进的道路。正是在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动下,西气东输工程不仅顺利完成,也使我国管道工业竞争力逐步上升。
本文由热收缩带,热收缩套,粘弹体防腐胶带专业生产厂家江苏达胜热缩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整理。